劝谏,执意用“坏了事的亲王老千岁的棺木厚葬秦可卿。此岂不是自掘坟墓,安有不败之理?!我们再深入看贾珍,他父亲死后,居丧在家,竟借口习射,聚集了一群斗鸡走狗的世家子弟,浪荡纨袴乘机吃喝卖弄,夸富斗奢,聚众夜赌。他与妻妹尤氏二姐妹也纠缠不清,甚至在尤二姐被贾琏占有之后仍“不忘旧情”,百般轻薄。总之,贾珍纯是一个没落腐朽的富贵子弟的典型。
以上所说,都还算是轻的,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平时只知吃喝玩乐的贾珍,在战时,弓马荒疏,不谙韬略,于战场上连连失利(铁笛无烦说子房),致使贾家政敌群起而攻之,最终累及元妃,使元妃遭到了马嵬之变中杨玉环的下场。
此说绝非凭空想像。我们看七十五回,贾珍“日间以习射为由,请了各世家弟兄及诸富贵亲友来较射。”“贾赦、贾政听见这般,不知就里,反说这才是正理,文既误矣,武事亦该当演习,况在武属,两处遂也命贾环、贾琮,宝玉,贾兰等四人于饭后过来跟贾珍习射一回”,这其间隐隐约约透露出来的蛛丝马迹,正可证贾珍日后在战场上,必连吃败仗,最终累及元春。而致元春之死的“柳彪”将毫无疑问地会扮演致杨玉环之死的陈元礼的角色。事实上,杨玉环是冤死的,元春也是冤死的,我们看元春的册子,“弓上挂着香橼,”此“橼”,不仅谐“元”,恐怕更谐“冤”字!(《长生殿》三十七出杨玉环鬼魂解下胸前香囊一个,命马嵬土地放在冢内;而元春的“香橼”,挂于象征战争的弓上,两者之间,实有相互关联之妙。)
文章写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元春究竟是死于何年何月呢?依我愚见,元春当死于“虎兔相逢”之年,即雍正元年(1723年),具体日期,当是正月十五。此“正月十五”,依据在于:
①甄士隐乃荣宁两府由盛至衰,最终败落的一个缩影。甄士隐大变故,盖源于霍启(祸起)丢失甄英莲(真应怜),此发生日期为正月十五。
②第一回,癞和尚预言英莲“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脂批云:前后一样,不直云前而云后,是讳知者。此“云前”,指英莲于第二年元宵节丢失及后来甄家的着火(极冤),“云后”,当指贾府败落(标志是元春暴亡)及贾府最终毁于战火(被贾珍一伙所害,更冤。)(附记一笔:考雪芹嗣父曹睿?≡谟赫??暝??谇氨怀?摇U缡恳?钪栈儆谝怀∶窕穑??指?钪栈儆谝怀≌交穑?秸咧?溆凶乓烨??ぶ?睢#�
③五十四回,凤姐说笑话,“几个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火点着了。只听“卟哧”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扞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这个笑话,正是“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的意思,而点明正月半,实点明了元春之死的日期。(元春正月初一生,正月十五死,正暗含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之意。)
以上三条,大致可证元春死于正月十五。元春死后,贾府大败,已成定局。
文章写到此,总算可以结束了。或许,我是“村姥姥信口开合”,谨望“情哥哥寻根究底”,如此,此文能起一个抛砖引玉之功效,我也就心满意足、不负我写作此文的一番辛苦了。谢谢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