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胡适 红楼梦考证

灵,却又如此质蠢, 

  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一〕 

  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 

  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 

  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 

  这一长段,文章虽有点噜苏,情节却不可少。大概后人嫌他稍繁,遂全删了。 

  六 脂本的文字胜于各本 

  我们现在可以承认脂本是《红楼梦》的最古本,是一部最近于原稿的本子了。在文字上,脂本有无数地方还胜于一切本子。我试举几段作例。 

  第一例 第八回 

  (1)脂砚斋本 

  宝玉与宝钗相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 

  (2)戚本 

  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甜的幽香,竟不知是何香气。 

  (3)翻王刻诸本(亚东初本)(程甲本) 

  宝玉此时与宝钗相近,只闻一阵香气,不知是何气味。 

  (4)程乙本(亚东新本) 

  宝玉此时与宝钗挨肩坐着,只闻一阵阵的香气,不知何 

  味。 

  戚本把“甜丝丝”误钞作“甜甜”,遂不成文。后来各本因为感觉此句有困难,遂索性把形容字都删去了,高鹗最后定本硬改“相近”为“挨肩坐着”,未免太露相,叫林妹妹见了太难堪! 

  第二例 第八回 

  (1)脂本 

  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 

  (2)戚本 

  话犹未了,林黛玉已走了进来。 

  (3)翻王刻本 

  话犹来了,林黛玉已摇摇摆摆的来了。 

  (4)程乙本 

  话犹未完,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 

  原文“摇摇的”是形容黛玉的瘦弱病躯。戚本删了这三字,已是不该的了。高鹗竟改为“摇摇摆摆的”,这竟是形容詹光、单聘仁的丑态了,未免大唐突林妹妹了! 

  第三例 第八回 

  (1)脂本与戚本 

  黛玉……一见了(戚本无“了”字)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 

  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时一群都来,要 

  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戚本作“明日我来”)如此间错开 

  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 

  不解这意思?” 

  (2)翻王刻本 

  黛玉……一见宝玉,便笑道:“嗳呀!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让坐。 

  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 

  “我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时,一齐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 

  来,明儿我来,如此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 

  热闹。姐姐如何不解这意思?” 

  (3)程乙本 

  黛玉……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让坐。 

  宝钗笑道:“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 

  “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 

  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大冷落,也不至 

  太热闹。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 

  高鹗最后改本删去了两个“笑”字,便像林妹妹板起面孔说气话了。 

  第四例 第八回 

  (1)脂本 

  宝玉因见他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 

  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了不曾?”黛玉便道: 

  “是不是!我来了你就该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说要去了?不过是拿来 

  预备着。” 

  (2)戚本 

  ……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了 

  不曾?”黛玉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讲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说 

  要去来着?不过拿来预备。” 

  (3)翻王刻本 

  ……地下婆娘们说:“下了这半日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黛 

  玉便笑道:“是不是?我来了,你就该去了!”宝玉道:“我何曾说要去?不过 

  拿来预备着。” 

  (4)程乙本 

  ……地下老婆们说:“下了这半日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黛 

  玉便笑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走了!”宝玉道:“我何曾说要去?不过 

  拿来预备着。” 

  戚本首句脱一“了”字,未句脱一“看”字,都似是无心的脱误。“你就该去了”,戚本改的很不高明,似系误“该”为”讲”,仍是无心的错误,“我多早晚说要去了?”这是纯粹北京活。戚本改为“我多早晚说要去来着?”这还是北京话。高本嫌此语太“土”,加上一层翻译,遂没有味儿了。(“多早晚”是“什么时候”。) 

  最无道理的是高本改“取了我的斗篷来了不曾”的问话口气为命令口气。高本删“雪珠儿”也无理由。 

  第五例 第八回 

  (1)脂本与戚本 

  李嬷嬷因说道:“天又下雪,也好早晚的了,就在这里同姐姐妹妹一处玩玩 

  罢。” 

  (2)翻王刻本 

  天又下雪,也要看早晚的,就在这里和姐姐妹妹一处玩玩罢。 

  (3)程乙本 

  天又下雪,也要看时候儿,就在这里和姐姐妹妹一处玩玩儿罢。 

  这里改的真是太荒谬了。“也好早晚的了”,是北京话,等于说“时候不很早了”。高鹗两次改动,越改越不通。高鹗是汉军旗人,应该不至于不懂北京话。看他最后定本说“时候儿”,又说“玩玩儿”,竟是杭州老儿打官话儿了! 

  这几段都在一回之中,很可以证明脂本的文学的价值还在各本之上了。 

  七 从脂本里推论曹雪芹未完之书 

  从这个脂本里的新证据,我们知道了两件已无可疑的重要事实: 

  (1)乾隆甲戌(一七五四),曹雪芹死之前九年,《红楼梦》至少已有一部份写 

  定成书,有人”抄阅重评”了。 

  (2)曹雪芹死在乾隆王午除夕。(一七六三年二月十三日) 

  我曾疑心甲戌以前的本子没有八十回之多,也许止有二十八回,也许止有四十回,为什么呢?因为如果甲戌以前雪芹已成八十回,那么,从甲戌到壬午,这九年之中雪芹做的是什么书?难道他没有继续此书吗?如果他续作的书是八十回以后之书,那些书稿又在何处呢? 

  如果甲戌已有八十回稿本流传于朋友之间,则他以后十年间续作的稿本必有人传观抄阅,不至于完全失散。所以我疑心脂本当甲戌时还没有八十回。 

  戚本四十回以下完全没有评注。这一点使我疑心最初脂砚斋所据有评的原本至多也不过四十回。 

  高鹗的壬子本引言有一条说: 

  如六十七回,此有彼无,题同文异。 

  平伯曾用戚本校高本,果见此回很大的异同。这一点使我疑心八十回本是陆续写定的。 

  但我仔细研究脂本的评注,和戚本所无而脂本独有的“总评”及“重评”,使我断定曹雪芹死时他已成的书稿决不止现行的八十回,虽然脂砚斋说: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但己成的残稿确然不止这八十回书。我且举几条证据看看。 

  (1)史湘云的结局,最使人猜疑。第三十一回目“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一句话引起了无数的猜测。平伯检得戚本第三十一回有总评云: 

  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 

  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平伯误认此为“后三十回的《红楼梦》”的一部份,他又猜想: 

  在佚本上,湘云夫名若兰,也有个金麒麟,或即是宝玉所失,湘云拾得的那 

  个麒麟,在射圃里佩着。(《红搂梦辨》,下,二四。) 

  但我现在替他寻得了一条新材料。脂本第二十六回有总评云: 

  前回倪二、紫英、湘莲、玉菡四样侠文,皆得传真写照之笔。惜卫若兰射圃 

  文字迷失无稿,叹叹! 

  雪芹残稿中有“卫若兰射圃”一段文字,写的

赞(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