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绘本作者
高春香,邵敏/文、许明振,李婧/图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清明》正文
清明节到了,村里人三三两两结伴到亲人的墓地前祭扫。爸爸告诉牙牙,清明祭祖扫墓的风俗由来已久,入春以后,草木萌生,先人的坟墓有可能在雨季来临时出现塌陷,或者因山里的小动物打洞受损,所以人们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此表示对祖先的怀念。
清明时间点在4月5日到6日之间,是反映物候现象的节气。清明有天清地明的意思,这个节气开始,天气清澈明朗,阳光明媚,百鸟啼鸣,柳绿桃红。
树木开始繁茂生长,整个大地的生物都活跃起来了。清明不仅是节气,也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
清明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清明时节,雨水逐渐增多,雨滴也变大了。太阳光照在雨滴上就像通过一面三棱镜,分散出不同的颜色,形成美丽的七色彩虹。桐花开,清明到。桐花一开,春意阑珊,此时繁盛的春景即将逝去,因此古诗词中常见桐花凋落表达一种伤春的情绪。
桐花开后,麦花榴花也相继开放。桐在过去,可指几种树木,油桶是其中一种,油桐花花期很短,盛放时,白花簇簇滑落入飘雪一般,煞是好看。
习惯了阴暗洞穴环境的田鼠,也禁不住轻盈暖意的诱惑,试着爬出洞穴寻找食物,但刺眼的阳光让他们感到不太舒服,又纷纷回到地下的洞里躲起来。喜爱灿烂阳光的小鸟反而从洞里爬出,古人就误以为进入洞里的田鼠出洞后都变成了小鸟。
远足踏青,亲近自然,也是清明节的习俗。这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踏青的人们结伴而行,赏花游玩。小朋友们荡秋千,玩玻璃珠,开心极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前一两日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而设立的。相传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文公焚山逼迫,子推却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把他葬在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子推亡故这天禁火,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
中国过去的春季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到了清明节,全家人带着水果和点心一起上山,去给去世的亲人扫墓,插一根杨柳已寄哀思。
有关清明的诗句,有唐朝韩愈所著的《晚春》,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believe,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www.genwoxueyuwen.cn/76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