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原文朗读

《夜宿山寺》一般认为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原文及具体信息如下 125: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注释

  • 宿:住,过夜。
  •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
  • 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 语:说话。
  • 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赏析134:

  • 首句:“危楼高百尺” 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 “高” 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
  • 次句:“手可摘星辰” 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 “高处不胜寒” 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 “危楼” 的向往。
  • 三、四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不敢” 写出了作者夜临 “危楼” 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 “不敢” 与深 “怕” 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 “山寺” 与 “天上人” 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一般认为是李白在湖北省黄梅县所作,写的是黄梅县蔡山峰顶山的江心寺 134。但也有观点认为存在多篇题目与内容均与此诗相近的诗歌传世,如《题峰顶寺》(“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乌牙寺》(“夜宿乌牙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等,其作者署名也有多种说法 14。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文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解析

  • 前两句:交代了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即位于高耸绵延的阴山脚下。这不仅描绘出了一幅壮阔的地域背景图,也让人感受到了北方草原的雄浑气势。
  • 中间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将天空比喻为巨大的毡帐,形象地描绘出了天空的广阔和草原的一望无际。穹庐,即蒙古包,这一比喻极具民族特色,也体现了游牧民族对生活环境的独特认知和感受。此句从宏观的视角,展现了天地之间的宏大空间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广袤的草原之上,头顶着巨大的苍穹。
  • 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进一步描绘了天空和草原的景象。“苍苍” 和 “茫茫” 两个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天空的辽阔和草原的无垠。而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句,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当风吹过草原,牧草随风起伏,原本隐藏在草丛中的牛羊便显现了出来。这一动态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草原的富饶和生机,也让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短短几句,就将北方草原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草原画卷,让读者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有了直观的感受。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读者。

古诗二首原文朗读
古诗二首原文朗读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二年级

雾在哪里课文原文朗读

2024-8-30 21:01:50

二年级

我爱阅读-鲁班造锯课文原文朗读

2024-8-30 21:08:13